Menu Close

欧盟对华政策正在全面转变

9月14—15日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正就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呼吁欧盟制定应对中共新战略的报告草案,进行讨论、表决。无论表决结果如何,中欧关系的转折都是难以逆转的。

位于法国史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大楼前的各欧盟成员国国旗
位于法国史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大楼前的各欧盟成员国国旗

与2020年相比,今年的欧盟-中共关系的变化颇有些戏剧性。2020年中美陷入新冷战,中共拉拢欧盟却有所斩获: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双方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决定新建环境气候和数字领域两个高层对话机制,共同打造中欧绿色合作、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不顾美国反对,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因此,中共外长王毅接受官媒采访时,谈及中欧关系,洋洋得意。
欧中关系起波澜

不过,进入2021年,事情变化了。这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件事。

其一,制裁战。3月22日,欧盟启动“六四”后首次针对中共政权大规模迫害人权的制裁,包括四名新疆高级官员和一家实体。这次制裁,欧盟其实比较谨慎,可能只是一个战术行为,表达与美协调立场而已。但中共加倍奉还,反制裁欧洲八名民意代表、两名学者、四个实体(包括欧洲议会的两个机构)。双方制裁战升级。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审议,使中共的经济统战重大战果功亏一篑。



其二,经济反制。例如,5月5日,欧洲联盟公布计划,在原物料、原料药和半导体等6个战略领域,减少对中共及其它外国供应商的依赖。据路透社报道,这份19页的草案提到,欧洲在137项战略敏感产品中有一半依赖中国的供应。又如,欧盟正研拟法案,阻止获扭曲性外国补贴的外资买家收购欧企,或参与公共招标,尤其留意抵御来自中共的不公平竞争。“欧盟单一市场的开放性是我们最大的资产,但开放性需要公平。”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说,“如果(外国)补贴将最好的公司赶出市场,这对欧洲工人或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必须停止。”欧盟的立场日益坚定。

其三,抗衡中共“一带一路”。7月12日,欧盟27国外长布鲁塞尔会议,正式通过启动“全球联通欧洲”战略,即构建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网络,2022年开始实施。这将增强欧盟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价值链多元化并减少战略依赖。这项计划虽未提及中共,一位参与起草该战略的欧盟外交官说,这份文件当中“写满了中国”。

其四,立陶宛抗击中共,欧盟力挺。立陶宛1991年与中共政权建交,关系平稳发展,但自2019年后关系直转急下,立陶宛先后在国安报告、香港反送中、新疆种族灭绝指控等事件上谴责中共。尤其,今年5月22日,立陶宛退出中共主导的“17+1合作”;7月20日,立陶宛宣布允许开设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共报复,相互召回大使(这是欧盟成员国首度召回驻北京大使),双方关系降至代办级。立陶宛外长就北京最近在双边层面施加的政治、外交和公共关系压力通报欧洲联盟,并呼吁欧洲国家减少对中共的依赖,重新评估欧盟与中共的战略关系。欧盟则从外长会议(9月3日,自制裁战后欧盟外长会议首次讨论中共问题)到欧洲议会议员都连署表达支持立陶宛,并强调团结一致对抗中共。

其五,友台。9月1日,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通过首份对台报告——“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呼吁欧盟提升与台湾的“政治关系”,推动将在台“欧洲经贸办事处”更名为“欧盟驻台湾办事处”,将台湾纳入欧盟印太战略考量,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全面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等。

欧、美、日协调反制中共

以上这些事件,都是欧盟的独自行动。在此之外,欧盟(或其部分成员国)还加强了与美、日的协调,共同应对中共的“整体性威胁”。例如:

一、3月24日,布林肯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欧盟外交政策首席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先后举行会谈,并与博雷利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重启美欧中国对话。

二、3月30日,部分欧盟国家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共14国对世界卫生组织新公布的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报告提出“共同的关切”。

三、7月19日,美国、欧盟、英国联合谴责中共政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网络攻击,包括今年3月微软电邮服务器遭攻击事件。这也是由30个国家组成的北约首次谴责中国发动网络攻击。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也加入谴责行列。

四、通过G7峰会公报、北约峰会公报、美欧峰会公报等等,共同紧急抑制中共在台海的蠢蠢欲动,明确中共对西方构成的“系统性安全挑战”,并建立一个高级别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同意启动美国提出的“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计划,即“由民主国家主导的、高标准、价值导向的透明基础设施伙伴投资计划,将帮助改善发展中国家总价值超过40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

五、协同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北约国家派遣军舰到南海及印太地区实施“航行自由”行动。9月6日,“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抵达日本;英国宣布将在亚太永久部署两艘军舰。法国则加强在亚太展示力量,例如法国军舰在印度洋与美日印澳完成了三天联合军演后,又在西印度洋再与印度、阿联酋举行联合军演;8月11日傍晚,法国“普罗旺斯号”(FS Provence)巡防舰突然现踪并锚泊在台湾西海岸彰化县芳苑外海,等等。今年夏天,德国也20年来第一次派军舰到亚洲,“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启程前往印度以及太平洋地区,在日本和朝鲜半岛附近的水域参加联合训练和监视活动。

通过以上事例,欧盟对华政策正在实质性转变:在内部凝聚抗击中共的共识和意志,在外部与美、日等等国家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民主国家联盟”,共同应对中共挑战。

欧盟对华政策转变的三个原因

那么,为什么今年以来,欧盟对华政策会发生这种实质性转变呢?这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与中共经济竞争加剧,“中共经济模式”对欧盟经济的危害越来越大,中欧经济的互补性越来越被竞争性所代替。9月4日,颇有影响力的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BDI)主席鲁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欧洲企业在和中国做生意时,必须要认清不可逾越的红线。”他说,谁想继续享有欧盟的自由市场准入,“谁就必须遵守基本的规则,同样地开放本国市场”。鲁斯乌尔姆还称,欧盟内部目前已就对华关系形成比较广泛的共识,“五眼联盟”国家也达成一致。

第二,默克尔时期的结束和中共战狼外交的“助推”。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16年,访问中国12次,是德国和欧盟绥靖政策的主要人物,中欧投资协定就是她力主的。她的淡出(9月26日是德国的选举日,也是默克尔卸任的日子,许多人预测这将是德中关系的转折点),有助于德国和欧盟在总体上走出绥靖沼泽。德国社会民主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尼尔斯·施密德称,任何新总理都必须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因为“中国(中共)也发生了变化”。而中共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日益国内专制、国外霸凌,战狼外交猖狂。这大大强化了欧盟对中共的厌恶,更加深刻认识到两者之间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鸿沟。事实上,今年3月,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党团(默克尔隶属的联盟党是该党团的成员之一)的首份中国战略文件,就直面体制竞争,既肯定了继续与中共对话的必要性,又突出了“严格对等原则”的重要性。

第三,拜登政府加强联盟战略。今年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并没有大幅缓解,美中两极对抗格局深入发展。拜登在加强与欧盟、北约关系方面下了很大力气。虽然阿富汗问题,美欧有所龃龉,但大方面是一致的。美欧关系的基轴,决定了欧中关系的走向。美、欧、日的三边协调,西方世界的联手,是大势所趋。

结语

欧盟对华政策的转变,现在就体现在欧洲议会对呼吁欧盟制定应对中共新战略的报告草案的表决上了。

之前于7月15日由欧洲议会外委会高票通过的该草案,概述了欧盟制定对华新政策的六大要点,分别是“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敦促中方重视并遵守人权及国际规范”、“识别风险和脆弱性”、“与志同道合的国家或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以及“促进战略自主和捍卫欧洲的利益和价值观”。

虽然,这个报告草案即使通过,落实起来也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上述六大要点,却显示了欧盟对华政策的实实在在的转变,同时也标志着中共拉拢欧盟、离间欧美企图的碰壁。

(Visited 1 times, 1 visits today)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Leave the field below empty!